上面,有巡按,巡抚,总督,六科给事中,都察院御史,兵部尚书,内阁辅臣。
战役上,你说的不算,左一个监军右一个监军,时时刻刻盯着你。
战略上,你更说不上话。
别说总兵了,就是巡抚和总督,实际上也就是个大号的大头兵。
将领、兵马、钱粮、器械,无不受到内阁以及兵部、户部、工部的掣肘与拿捏,就像戴着镣铐在钢丝绳上跳舞。
不敢任事的督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终日想着保命保官,至于国家的整体利益,那又与我何关。
敢任事的督抚,一不小心就会被科道言官疯狂围攻。
熊廷弼作为明末最顶尖的战略家军事家,就是这样被搞死的。
作为坐镇一方的封疆大吏,既不能决定什么时候打,又不能决定怎么打,唯一能做的就是打。
打赢了,功劳是上面的。
打输了,必定秋后算账,削官夺职是轻的,重则下狱论死,乃至传首九边,凌迟处死
朱由检粗略地统计过了,从万历四十六年起,负责辽东方面事务的文官有:
杨镐、熊廷弼、袁应泰、薛国用、熊廷弼、王在晋、孙承宗、高第、王之臣、袁崇焕。
其中,杨镐任期内,霍霍掉的总兵有杜松、王宣、赵梦麟、刘铤、马林,副总兵麻岩、于化龙及边军最少6万。
熊廷弼比较有作为,任内也以守势为主,平心而论是合格的。
熊廷弼被搞下台以后,换上水利专家袁应泰。这位经略任期内坑死的总兵不比杨镐少,霍霍掉了总兵贺世贤、尤世功、童仲揆、陈策、杨宗业、梁仲善、朱万良、副总兵秦邦屏、戚金,及边军至少10万。
袁应泰自杀后,薛国用经略辽东,任期很短,又在职病故,加之努尔哈赤要消化辽沈战果,没有发动大规模战役,所以没有霍霍掉谁。
接着熊廷弼第二次经略辽东,但是被广宁巡抚王化贞架空,而王化贞则霍霍掉了总兵刘渠、祁秉忠,及边军至少8万。
王在晋任期很短,没吃口热乎的就被孙承宗赶下台。孙承宗任期内算是有作为的,期间虽然以守势为主,但也霍霍掉了副总兵鲁之甲。
高第任期比较短,虽然没霍霍掉谁,但把孙承宗恢复的关外几百里土地给霍霍掉了。
高第之后是王之臣,和袁崇焕闹矛盾,被安排在关内,没霍霍掉谁。
之后就是袁崇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