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议和,也不是不可!

朱由检相信他的痛心不是装的,在其位谋其政,作为兵部尚书,不打仗还算好,若是打起来,又每次都吃败仗,那才是煎熬。

“爱卿为朕肱骨,请罪之事便不说了,眼下,将建奴赶回去才是要事,起来说话。”

杨嗣昌听命起身,仍旧一副痛心自责的模样:“陛下已是宣了卢总督分兵前去,至于流贼,还望陛下三思,正值紧要关头,万不可将洪总督和祖总兵调回呀!”

在十面张网之策下,张献忠已是接受了招抚,李自成带着十几人躲进了商洛山中,剩下罗汝才等流贼已是不成气候,此种大好局面,若是将洪承畴和祖大寿调回,十面张网定然功亏一篑。

“朕自然知晓,可京师不容有失,他二人必得回护。”朱由检虽然知道建奴目标不在北京,但也担忧因为自己的穿越而带来的改变,若京城空虚,建奴万一心血来潮,突然改变进攻方向了呢?

到时别说六年了,大明王朝六日游都是有可能!

要能穿回去还算好,要穿不回去,凭白殉了二十一世纪大好青年给这千疮百孔的朝廷,朱由检一万个不愿意,就是到阎王面前也得喊一声“冤枉”!

朱由检这话早在杨嗣昌意料之中,此时也终于抛出真实目的:“陛下,不若,命人传信与皇太极,和谈吧!”

若能促成和谈,建奴必定得先退回去,十面张网之策也便可以继续,只等流贼剿灭,和谈不成也无多大关系了。

朱由检不由打量了杨嗣昌几眼,兵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也是饱读诗书之人,能提出“十面张网”之策,也不是个庸才,可怎么还如此幼稚呢?

在朱由检看来,同建奴的和谈,也不过就是一厢情愿。

若与建奴和谈,建奴当真就安分守己待在北方了?

若与建奴和谈,朝廷就不用承担北边边防的军费了?

自然不可能,此时的建奴,已是征服了蒙古和朝鲜,加上大明内部流贼闹腾不休,指望用一纸协议来约束建奴,未必也想得太美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