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即在台湾开垦荒田、兴修水利,开办教育、安抚乡民,倒也把台湾经营得有声有色。三藩之乱时,郑经一度在陈永华的支持下,出兵占领福建厦门及沿海一带多座岛屿。
陈永华,又名陈近南,是明郑时期有名的抗清名将,他创建了民间反清组织天地会,并出任第一任总舵主。
天地会还有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叫作洪门。一直到民国时期,洪门还与青帮、哥老会并称为三大帮会组织。
康熙帝为专心歼灭吴三桂部,遣使和谈,称郑军如果退守台湾,则可永据台湾,“从此不必登岸,不必剃发,不必易衣冠,愿意纳贡则纳贡,不愿纳贡也没关系,一如箕子之朝鲜、徐福之日本。”
由此可见,徐福出海登陆日本的说法,可不是当代人的戏谑之词。至迟在四百年的清朝康熙年间,这就是一个得到官方盖戳认定的意见。
此时,明郑王朝的财务透支,郑经顺水推舟放弃沿海据点,退守台湾。
公元1680年,清廷再次致书郑经,打算遵守旧约仿效朝鲜“不剃发,不登岸,称臣入贡,”以消弭沿海战乱,不使生灵涂炭。
郑经回信表示同意,只是增加了一个要求:留海澄(今福建漳州龙海区海澄镇)为互市地。福建总督姚启圣不同意,和议于是再次搁置。
此时,金门、厦门已被清军收复,明郑政权再也无力反攻。郑经意气消沉,开始沉湎酒色,不理政务。他的岳父冯锡范趁机窃取权力。
一年后,郑经和陈永华相继去世。冯锡范联合刘国轩发动政变,拥立十二岁的郑克塽继任延平郡王。
此时的台湾早已乱成一锅粥。
连续三年发生水旱灾害,导致粮食歉收,米价飞涨。因为连年征战,更使王府府库空虚,财政拮据。为扩充军队抵御清军,延平王府不得不加强对台湾百姓的压榨,导致各种矛盾激化。五万郑军也早已军心涣散,士气低迷不振。
焦头烂额的明郑政权再次向满清朝廷请求称臣进贡,不剃发登岸。
但是现在,轮到清廷不答应了。既然友好协商,商量不出一个结果,那就干脆用武力扫除阻力,让宝岛台湾重归大陆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