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章 征人往南

“诺!”

王太岳退回了原来的位置,天和新朝之后,他这位堂堂的内阁宰辅,对于征讨这样的军国大计之谏言,也再不及像永文年间那般重要,倒是谈不上心灰意冷,毕竟今日坐在龙椅之上这位,是他当初亲口告诉先皇:“有仁主之风,可致仁政,教化万民哉”

“陛下”

杨宸自己在奉天殿里跪了下去,行礼请命道:“臣弟此番南征,副将部属,想由自己挑选”

“满朝文武,你想用谁?”

“臣弟要用的人,不在这奉天殿里”

一番话,又惹得杨智和满朝文武不解。

“哦?”

“老将军们已经屡遭兵戈败乱之忧,臣弟请命,由定国公邓通为行军副总管,关内侯杨誉为前军将军,蜀王杨宁为左军将军,各引定南道,剑南道兵马两万随征,神策军承影营参将安彬,为右军将军,长雷营参将洪海为中军将军,破光营参将萧玄为后军将军。”

“准奏”

杨智对杨宸之请,不曾介意,今日想来,姜楷的兵败,或许也是因为军中沾亲带故的人太多,若是能借杨宸南征让大宁的朝堂上多几位能征惯战,可以让自己放心让其独当一面的将军,他也乐见其成。

“还有”

杨宸接着说道:“前定南将军萧纲,乃是荆州人士,荆襄为天下重镇,主帅不可轻易,臣弟请陛下让萧纲,率一万荆州步军,沿江而上,入定南道以为后援。还有林海,本是定南游击将军,因李鼎兵败牵连,今日在诏狱问罪,可林海在定南素有威望,又对四夷知根知底,臣弟想请陛下开恩,许其随臣出征,戴罪立功。”

若是没有“林海”这个名字,杨智或许会答应得快一些,但偏偏杨宸是在满朝文武的注目之下亲口说出了这个他亲自下诏羁送入京问罪的名字,天子无错,更不会冤枉忠良,所以他默默无言了片刻过后,方才亲自允下:

“准奏”

杨智答应后,没有再给杨宸开口请求的机会,转而问道:“朝中可有人愿为楚王,都督军械粮草?”

这是一份苦差事,胜了功劳都是出生入死的将军们,败了可就是军械粮草不继,可以杀头的过错,何况今时今日,去哪儿要粮,去哪儿找军械,便是有了,又去何处征派民夫,把这些送军械粮草从长安送到定南道的前线去。

庙堂上的安静,让杨智有些不愠,朝臣的冷漠,好像是在告诉他:“是你们兄弟俩非吵着闹着要征讨不臣的,那这些事,你们兄弟二人一股脑办完好了”

“陛下,军械粮草,据臣弟所知,姜楷南征兵败之日,都尚有送到阳明城的军械,为今之计,是要趁东羌不曾喘过气来,速战速决。臣弟请陛下,诏湘王杨恒总理粮草运送之事,三湘本鱼米之乡,临湖城更是在湘王多年经营之下,仓廪充实,由三湘道经由水路运送粮草,可比京师越过横岭千里迢迢送去定南轻易。何况荆州兵马由荆州往西入定南,可绕道至临湖城取粮后由渝州、播州入定南道,如此一来,还能剩下些许民夫征集之忧。”

“好”

此话一出,杨宸和群臣们也知道杨宸这番必是蓄谋已久,让秦王兵马入关,知道朝廷会疑心秦藩兵马不遵号令,故意让秦王率军离开凉雍入藏逼迫黄白二教称臣出兵助战。知道百官们担心屡屡征战,民夫征集,军械粮草运送,所以想到了调荆州兵马助战,想到了让湘王这位让朝廷和地方都颇为尊崇的贤王来出面筹措粮草。

好像今日才开始议论南征,但楚王殿下已经在心里排演过无数次,如何见招拆招,调兵遣将了。

南征之事初定,朝廷又开始为了其他事争论不休起来,但一切,都已与杨宸无关,在此之后的每一件朝政,他这位楚王殿下都不曾再主动开口,不站清流,不站勋贵,若非杨智亲口问话,恐怕他不会再说出一个字。

散朝过后,杨宸照例入宫为宇文云请安,母子二人在经历了就藩之后的诸多风雨过后,似乎只剩下这些逢场作戏一般的亲近,在心底,已经疏远多时。宇文云这位当朝太后,无法左右大宁是否要继续出兵征讨东羌这样的军国大计,但她乐见杨宸离开长安。

只有自己的这位“儿子”离开长安城,请立太子之事,也才有她继续开口的机会。

所以她留给杨宸的,只是一句:“南疆湿热,战场凶险,吾儿,多多保重”

《南征诏》既出,倒不是整个天下为之震动,但京师,河西,剑南,荆州,定南的各处兵马悉数听命而动,杨宸的一场南征,让武功赫赫镇守凉雍的秦王殿下也离开了他亲自营建的哈密卫。

看着千里加急送到手中的诏令,只是向自己的部将们笑道:

“这楚王殿下是把本王当他麾下的将军了?还号令起本王了?”

但他自然不会和自己弟弟纠结这些,他知道朝廷有心削藩,更知朝廷的使臣宣诏后并不急着回去就是在等自己作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