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起来,那就是第二种可能性并不合理,实际就一条路能走,也最符合华夏的国情。
而要把那么多的学问,都缝合到《左传》里面,这可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量。
但至少可以先起个头,然后一点点的去完成,十年二十年的,自己等得起。
“缝?”管宁大脑一片空空白,别说是他,邴原和国渊也是有些反应不过来。
“以《左传》作为基础,把各家学术缝合进去。最终百家合为一家,大家再不分彼此。”鲁达激动的说道,“先秦一统文字,为什么不能把诸子百家的学说统一起来?”
《左传》这个时期还好,毕竟是个大缝合怪,问题是只缝合儒家学说。
不管如何,好歹这个时代的人还懂得缝,经历南北朝之后,儒家开始找不到东西缝进去。
就开始从道家和佛家里面找东西缝。
在这之前,儒家学说的更新迟滞非常严重,可总得青出于蓝,于是越来越钻牛角尖。
好好的儒家,逐渐朝着儒教发展。
佛家和道家何尝不是这样,最后三家互相缝合,也互相影响。
原本道家都是舍弃肉身,专修香火神道。
到了宋代受孝道的影响,于是出现肉身飞升的派系,‘仙’的概念就提出来了。
是以不仅要缝,把诸子百家纳入一本《左传》里面,还要收集各家学派书籍,专门由国家养着一群博士,让他们不断研究新的学说理论,方便《左传》的更新换代,与时俱进。
事关国家民族未来的东西,本身就得国家出钱支持。
从医疗养老、道路交通运输,到教育和粮油储备,这些东西可能会浪费不少的财政支出,可又必须去做。
换个角度来说,越是叫嚣废除这些的,越是因为他们能从这里面攥取大量的利益。
可一旦这些被他们垄断,受苦的只会是百姓,最终影响到国家的寿命。
话说回来,现在思考这些没有任何意义,鲁达目前只是想缝合各家学说而已。
“府君,不少学说本身就存在冲突……”国渊觉得还是说一句好些,“而且这不成杂家了?”
毕竟怎么看,鲁达这说法太理想化,并不现实。
“取其精髓,去其糟粕!”鲁达反驳,“任何学说,总有不合时宜的时候。时代已经改变,思想也要跟着改变,若非要推崇复古,那岂非要回到井田制,不,刀耕火种的年代?”
顿了顿,继续说道:“再说套的是儒家的皮,只要继续独尊儒术,儒家敢不承认?”
这儒家最大的好处,就是底线非常灵活,这样也是鲁达最满意的地方。
说起来讽刺,王莽一昧复古,结果把自己复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