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和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殿内的凉意仿佛渗透进了他的骨髓。
他偷偷抬眼,再次看向朱元璋的背影,却见他依旧背对着自己,一动不动,仿佛一尊雕塑。
“陛下……”汤和试探性地开口,声音有些颤抖,“臣……臣有一事不明……”
朱元璋缓缓转过身,目光如炬,直视汤和,“何事不明?”
殿内烛火摇曳,将朱元璋的身影拉得老长,在地面上投射出一片扭曲的暗影。
他沉默不语,深邃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汤和,落在了幽州城外那片烽火连天的战场上。
三十万鞑靼铁骑,如同一群饥饿的野狼,正贪婪地撕咬着大明王朝的北方门户。
而城内,只有两万守军,如同风雨飘摇中的一叶孤舟,随时可能被巨浪吞噬。
汤和低着头,汗水浸湿了他的后背。
他不敢抬头去看朱元璋,只能感受到那道如刀锋般锐利的目光,在他身上来回逡巡,让他如坐针毡。
殿内寂静得可怕,只有他急促的呼吸声,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
朱元璋的脑海中浮现出大皇子朱标的身影。
那个温文尔雅,饱读诗书的年轻人,此刻正身处幽州城中,以军医的身份,救死扶伤,稳定军心。
他想起朱标在军营中为伤兵包扎伤口时的认真神情,想起他用流利的蒙古语劝降俘虏时的自信从容,想起他在城楼上鼓舞士气时的慷慨激昂。
“标儿……”朱元璋轻轻地叹了口气,心中五味杂陈。
他既为朱标的成长感到欣慰,又为他的处境感到担忧。
幽州城,如今已成为一个巨大的绞肉机,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
他该如何抉择?
是让朱标留在幽州,稳定军心,力挽狂澜?
小主,
还是将他召回京城,保全他的性命?
“陛下……”汤和终于忍不住再次开口,声音颤抖着,“臣……臣以为……”
朱元璋猛地转过身,目光如炬,紧紧地盯着汤和,“你想说什么?”
汤和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说道:“臣以为,殿下留在幽州,或许……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生机?”朱元璋冷笑一声,“你所谓的生机,是指他能以两万兵力,抵挡住鞑靼三十万大军的进攻?”
汤和沉默了
朱元璋走到汤和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低沉地说道:“汤和啊汤和,你跟随朕多年,难道还不明白吗?有些事情,比胜负更加重要……”
他顿了顿,目光投向殿外漆黑的夜空,幽幽地说道:“明日早朝,朕会宣布一件大事……”
朱元璋的目光如两把锋利的刀,在汤和身上刮过,带着帝王特有的威压。
汤和只觉后背的汗毛都竖了起来,他赶紧低下头,不敢直视那双深邃的虎目。
殿内烛火摇曳,将朱元璋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更增添了几分诡谲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