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君心难测军心动

朱元璋在殿内踱步,每一步都像是重锤,敲在汤和的心头。

他紧皱的眉头,仿佛在思索着什么重大的难题。

幽州战报如雪片般飞来,鞑靼的铁蹄践踏着大明的尊严。

大皇子朱标,这个他寄予厚望的儿子,此刻正身处险境。

他想起朱标在军营中的表现,他那份临危不惧的沉着,收揽人心的手段,以及在伤兵营中忙碌的身影。

朱元璋的心中,涌起一股骄傲和欣慰,这才是他大明王朝的皇子,纵使身处险境,仍能为国分忧。

但同时,一丝担忧也涌上心头。

大皇子留在幽州,固然能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可一旦战事不利,大皇子身陷险境,那将是何等的损失?

更何况,朝堂之上,暗流涌动,皇子之争,向来是血雨腥风。

他必须谨慎对待,不能让任何人有可乘之机。

朱元璋缓缓停下脚步,目光落在殿外漆黑的夜空上。

幽州城外,三十万鞑靼大军虎视眈眈,而城内,只有两万疲惫的守军。

他知道,这一战关系着大明的国运,也关系着大皇子的未来。

他必须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

“汤和,”朱元璋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你以为,朕该如何抉择?”

汤和心头一震他不敢怠慢,连忙跪下说道:“陛下圣明,臣不敢妄言。”

朱元璋走到汤和面前,俯视着他,目光中带着一丝捉摸不透的意味。

他缓缓说道:“你跟随朕多年,应该知道朕的脾性,朕要的是一个能为朕分忧的臣子,而不是一个只会揣摩圣意的奴才。”

汤和听到这里,额头渗出了冷汗。

他知道,这是朱元璋在警告他,不要玩弄权术,要忠心为国。

他连忙说道:“陛下教训的是,臣定当谨记。”

朱元璋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深深地看了汤和一眼,然后转身走向龙椅。

他的背影依旧挺拔,却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疲惫。

他缓缓坐下,深吸了一口气,闭上了双眼。

殿内,一片寂静。

只有烛火燃烧时发出的噼啪声,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

汤和跪在地上,一动也不敢动。

他知道,朱元璋正在思考,正在权衡,他不敢在这个时候打扰他。

过了许久,朱元璋缓缓睁开双眼,他抬起头,虎目射出精光,缓缓开口说道:

“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