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不经意的改变,就为后世埋下无穷的祸患。
现在想想,自己想要用封王戍边之策,永葆大明边疆安宁,想法确实是过于理想化。
稳定住心绪后,朱元璋继续往后看。
不出意外的,土木堡之变后,大明便开始走下坡路。
朱祁镇被俘,他的弟弟朱祁钰登上了皇位,成为了大明第七位皇帝。
然而,朱祁镇回来之后,乘朱祁钰病重之机发动“夺门之变”,竟然神奇的再次登上了皇位。
在经历了两位皇帝的混乱之后,好在后面的几位皇帝都不能算昏庸,逐渐的又将大明拉回了正轨。
第八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也便是成化帝,即位之初,顺应人心,平反于谦冤狱,又恢复景帝帝号,赢得了朝野支持,保证了政局稳定。
成化帝在位期间,社会整体仍“幸称小康”,太平无事。
随后的明孝宗朱佑樘,大明的第九位皇帝弘治皇帝,更是一位难得的守成明君。
朱佑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女色,勤于政事,广开言路。
即位之初,便清理了明宪宗遗留下来的大量方士术士数千人,启用人才,明令禁宗室、勋戚侵占民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
实现了大明的“弘治中兴”。
大明似乎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可是弘治中兴之后,大明的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机智聪颖,多才多艺,但在为政上却有功有过,没有能让大明更进一步,只是勉强维持大明稳定的局面。
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是朱厚照的堂弟。
朱厚熜便是嘉靖帝。
即位之初,嘉靖帝还是展现了极好的治国才华,施行的嘉靖新政,得到朝野上下的拥护。
但是,在嘉靖二十一年,嘉靖帝差点被宫女杀死后,迷信道教,祈求长生不老,长期不视朝,由严嵩执掌大权。
二十四年的时间不上朝,几乎都用在了求仙问道上。
看到这里,朱元璋再一次被气到了。
自己作为开国皇帝,一天早朝都不敢落下,但是,自己的后世子孙,竟然二十四年不上早朝。
“荒唐!”
“不肖子孙!”
朱元璋再一次忍不住破口大骂。
如果嘉靖帝现在就在自己眼前,他非得打烂这不肖子孙的屁股不可。
但,嘉靖帝虽然二十四年没有上早朝,整个朝局却仍旧在他的掌控之中,可以说,制衡之术在嘉靖帝的手中达到了巅峰。
不知道是不是求仙问道真的有用,嘉靖帝在位四十五年,活到了两届太子薨逝,甚至活到了他的八个儿子就剩下了一个三子朱载坖。
于是,朱载坖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大明的第十二位皇帝,隆庆皇帝。
大明再次迎来了一位守成之君。
隆庆皇帝在位期间,将政事委任徐阶、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阁臣,兴利除弊,又重用谭纶、戚继光、王崇古等帅才,加强边防。经过一番整顿,国势有所起色,实现了隆庆开关和俺答封贡两件大事,为万历中兴的局面奠定基础。
隆庆皇帝因纵情声色,所以仅仅在位六年。
在他之后,便是明神宗朱翊钧,也便是万历皇帝,大明的第十三位皇帝。
事实上,大明到了这个时候已经如同一台生锈的机器,艰难的运转着,万历皇帝十岁即位,
万历皇帝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明君之风范。
他为大明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
看到这里,朱元璋再一次松了一口,他以为大明又要借此续上一波国运。
没想到往下看时,眉头不自觉的又皱了起来。
这个万历皇帝和他的爷爷嘉靖帝一样的,在大明刚有起色的时候,便又开始玩起不上早朝的把戏。
三十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
和嘉靖帝如出一辙。
而且,和嘉靖一样,万历皇帝的制衡之术同样登峰造极,甚至更上一层楼。
不上朝之后,万历一朝并没有宦官之乱,也没有外戚干政,也没有严嵩这样的奸臣,朝内党争也有所控制,一切都还在万历皇帝的掌控之中。
整个朝局并没有显现出明显的颓态,且在万历年间先后进行的三次大规模战役,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战果。
看到这里,朱元璋并没有感到开心,反而感到十分的痛心。
你说你是昏君也就罢了。
可明明是非常有才能得皇帝,前面十年只要稍微用点心,就已经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明明只要坚持下去,就可以开创一个盛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且,无论嘉靖皇帝还是万历皇帝,都是在位时间超过四十年的皇帝,是大明在位时间最长的两位皇帝,而且都有带领大明走向盛世的才能。
但是,偏偏两个人选择怠政懒政,而且是直接躺平摆烂,一个问道修仙,一个沉溺酒色,几十年不上早朝,不问政事。
痛哉,惜哉!
朱元璋只觉得心口一阵疼痛。
他算是发现了,他的朱家后人并没有蠢人,甚至个顶个的精明。
但就是这个精明没有用对地方,又或者说过于精明了,以为自己可以掌控一切,没有把心思放在朝政上,而是放在了乱七八糟的事情上,什么沉溺酒色,什么学习外国语言啊,还有什么求仙问道啊。
接下来的这位就更夸张了。
朱元璋整个人直接看傻了。
万历皇帝之后的第十四位皇帝泰昌皇帝朱常洛同样很有才能,在位期间,任用贤臣,革除弊政,积极改革,罢除矿税、榷税,拨乱反正,重振朝廷纲纪,但他“惑于女宠”、“导以荒淫”。即位一个多月,就在服用鸿胪寺丞李可灼所进之“红丸”后驾崩。
泰昌皇帝在位仅一个多月,所以几乎可以直接忽略掉。
让朱元璋看傻的是大明的第十五位皇帝,天启皇帝朱由校。
这位皇帝不沉溺于酒色了,也不求仙问道了,他竟然爱上了木匠的活儿,而且非常的有才华。
天启年间,匠人所造的床,极其笨重,十几个人才能移动,用料多,样式也极普通。朱由校便自己琢磨,设计图样,亲自锯木钉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张床来,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床架上还雕镂有各种花纹,美观大方。
凡刀锯斧凿、丹青揉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要亲自操作,乐此不疲,甚至废寝忘食。
“凡自操斧锯凿削,即巧工不能及也。”
如果他不是皇帝,他一定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木匠,甚至是建筑师。
“可是你是乎皇帝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