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治校有方

英书记又道:“你们说他还不错,那就讲讲具体事例听听。”

邓英侃侃而谈:“他刚一来,便着力整顿纪律。就拿洪才老师来说,他长期不参加学习,还常常引得其他人跟着他迟到。某个星期一的上午,早学习时间,艾书静静地坐着,一言不发,照常进行手头的工作。那些常迟到的教师陆陆续续赶到,最后进来的是洪老师,在最后一分钟才踏入办公室,刚要坐下,艾书当即高声宣布:‘此刻已没时间了,下午四点半补学习,我还要安排本周工作!’说完便径直出门,弄得众人好不尴尬。下午四点放学,老师们都整整齐齐地坐在办公室里等候,足足等了半小时,他才从工地赶来,四点半准时讲话,安排工作,短短十多分钟便结束会议。自那以后,但凡集中活动,再也没有老师迟到。”

英书记点头称赞:“这般整治甚好,就该让那些无组织无纪律的人尝尝苦头。”

邓英继续说道:“还有,学生集合时,他规定值周老师喊口令‘立正’,不论何人在何处,都必须立即站定,待喊‘向 X 看齐’时再移步靠拢。以往学生只认教自己的老师,如今全校老师在学生面前都树立起了威信。”

英书记好奇地问:“他搞的这一套颇有军事作风,他可曾当过兵?”

邓英笑着回答:“他召集各班报出三个调皮且犯过错的学生,统一召开‘特殊学生座谈会’。会上,他不紧不慢地掏出笔记本,念到学生名字,学生起身答应‘到’后便可坐下,全程没有呵斥、责骂,只是给予一番鼓励。说来也怪,参会的学生百分之九十几都变乖了。”

英书记不禁感叹:“一般都是开表彰先进会,开后进生座谈会的做法倒真是少见,也就他能想得出来。”

邓英又分享道:“也不知他哪来的这般精力,除下乡和上课之外,成天在院坝里转悠,查看学生入学、放学情况,在室外聆听教师讲课,检查修建施工进度,多数时候脸上都挂着笑容,对教师以‘某老师’相称,从不直呼其名,也未曾批评过谁,可大家心底里却自然对他怀有敬畏。”

英书记微微颔首:“想不到他还真有些招数。”

邓英接着说:“学校门口那段十几丈长、一丈多宽的街道,成了附近居民倒灰渣的场所,终年泥泞不堪、又脏又臭,穿着布鞋根本没法通行,光脚板的学生时常踩到玻璃渣子,导致脚部发炎感染。他到任后,组织师生进行了一次彻底清理,随后挂起一块木牌,上面醒目地写着‘凡是有小孩的人家请别在此倒灰渣。’旁边还有一行小字:‘鳏寡孤独可以例外。’并且请曾被他教训过的靳老革命帮忙宣传监督,困扰多年的难题就这么迎刃而解了。”

英书记笑着打趣:“他这招比明令禁止还管用,那些人怕是不敢不听靳老革命的话。”

邓英继续讲述:“他为人处世也很有一套,他的老师家中添丁,他便让母亲送些甜酒糯米面过去。另有一位外区的老师,孩子生病,去接电话后闷闷不乐,见学校纪律抓得这般严,也不好意思请假。他察觉到老师的神色不对,特意跑去邮电局了解情况,而后主动批准那老师三天假期,还代上那位老师的课。结果那老师头天离开,第二天就匆忙回来了。那些教过他的老教师们对他赞誉有加,自然也全力支持他的工作。”

“他对小学的语文、数学课程都颇为熟悉。原先有的老师临时请假,临上课才递来一张纸条:‘某领导,我今日身体不适,上不了课,请安排。’以前,专门安排两个代课教师都忙不过来。艾书在会上特意强调,请假时要注明所授课程进度到哪课哪页。他代过两位老师的课,讲解细致入微,深受学生欢迎,家长们甚至恳请他担任这门课的常任教师。如此一来,原本想刁难他的老师,反倒让他增添了威望。后来,几乎再没有老师临时请假了。”